來源:華商韜略畢亞軍
3月22日,農夫山泉內網發布了一則《關于養生堂集團社會責任的澄清和說明》,也可以算是對最近網絡上關于公司和鐘睒睒公益捐贈的輿論紛爭做了回應。
據《澄清和說明》,截止2023年12月31日,農夫山泉母公司養生堂集團已累計捐贈超9億人民幣支持公益慈善事業。
鐘睒睒也在2018年就發起設立了杭州市西湖區鐘子逸教育基金會,且該基金會及養生堂已向國內多所大學進行了捐贈, 其中僅廈門大學就捐了3.4億人民幣,西湖大學、浙江大學也各捐了1億人民幣。
聲明還特別表示,這其中的不少捐贈都是匿名的方式進行的,之前沒有披露。
不少網友對此表示很不理解。說很多人搞假捐贈,開空頭支票都要大肆宣傳,為什么這實實在在的捐贈還要匿名呢?
今天就聊聊這個話題。
事實上這樣的匿名捐贈雖然不多,但也并非個案。我接觸的企業家中就有多起這樣的案例,或者說曾經匿名,也是后來被逼或者被說服了才公開的。不光是中國內地有,中國港澳臺地區,東南亞也都有。
為什么這么做呢?
從我和一些當事人的交流看,這里面當然有發自內心做好事不留名,覺得這是應該做的,沒必要去宣揚,宣揚了反倒讓事情變了味兒的原因,但同時也有不少怕給自己和別人惹麻煩的無奈與周全考量。
中國人都講人怕出名豬怕壯,槍打出頭鳥,不少捐贈人也是深諳其理與現實。他們擔心自己公開了捐款信息后:
1、讓自己圈子的朋友們處于尷尬狀況。
企業家多多少少都是有自己的朋友圈的,他們擔心自己的行動會讓朋友有壓力,這方面在港澳臺體現尤其明顯。
我就曾經遇到一位企業家給自己的家鄉捐了一大筆錢,但卻囑托對方不要宣傳。
原因是他的家鄉同時向多位同鄉發出了捐贈請求,但其他幾位同鄉都沒有對此給予支持,所以他就對領導講自己悄悄捐了,把問題解決了就行,希望不要公開,不然會讓他在朋友們中顯得不恰當。
通俗的理解,就是擔心其他同鄉會“咱們都不捐,你卻來出頭,瞧把你給顯的?!?/p>
2、擔心開罪其他求捐者。
這個是很好理解的,好比10個機構都向一位企業家發出了捐贈請求,這10個機構都是他不好輕易說不的,而他的能力又是有限的(我想任何人的能力都會有限的),那捐誰不捐誰就會是一個問題。
所以選擇那個最需要幫助的人悄悄把錢給了,既幫到最需要幫助的,同時也不開罪那些同樣需要幫助但沒那么必須的人。
3、擔心引發更多的求捐甚至逼捐。
這個情況基本跟上面有點類似,但又有不同。一位長期在香港富豪榜排列前列的企業家就曾跟我訴苦,他某年的一筆大捐贈被媒體公開之后,差不多有一兩年,他每天都會收到各種尋求捐助的信息,電話也是被打爆了,都是各種各樣需要幫助的。
這些求助求捐者有的來自政府機構,有的來自各種教育機構,有的來自社會慈善組織的,也有的就是個人。
這位企業家說,他曾經被堆積如山的求助信中弄得夜夜失眠,其中重要的原因不只是因為自己能力有限,根本幫不過來,也因為這些求助信里面反映的各種情況,尤其是一些個人寄來的生活悲慘狀況,讓他陷入到自己既幫不過來,又不幫就覺得良心有愧的困境。所以從那以后,他的很多捐款都是悄悄地進行。
4、擔心導致家庭甚至家族紛爭。
企業家自己樂善好施,不代表其家庭甚至家族成員也有這么高的境界。一位菲律賓華人企業家就曾跟我講,他有一個用來捐錢的小金庫,好多錢都是自己悄悄捐的。
他說,有些捐贈,如果跟家里人講,家里人可能不會答應,即使答應捐款,也不一定答應把款捐助給某個對象。于是多一事不如少一事,自己悄悄捐了得了。
除了擔心捐款導致家庭和家族紛爭以外,還有另外一個現實的問題。企業家也很多遠親近戚,新老朋友,如果自己在外面大把捐款,親戚朋友來借錢,甚至獅子大開口,事情可能就復雜了。
給錢吧,可能會是無底洞,要錢的越來越多,不給吧,你在外面幾千萬上億的捐,為什么不幫幫我?我可是你親二舅的親二舅啊,你胳膊肘往外拐,有錢忘了本啊。
中國是一個非常講人情的社會,人情是極其復雜的,企業家不是企業,也不是三個字,而是一個活在人情中的活生生的人,而且不同人有不同個性。所以,這里面很多事情都不是可以簡單劃一的。
但有一點是值得注意的,錢是人家的,捐不捐,捐多少,什么時候捐,怎么捐都是人家的自由。敲鑼打鼓,甚至堆砌現金城墻的捐贈者是值得尊重的;小心翼翼,甚至偷偷摸摸的捐贈者,也是值得尊重的。
還有一點是,企業家的核心還是把企業辦好,多貢獻就業、稅收,多貢獻經濟社會發展,少給他人和社會挖坑。
從歷史經驗看,高喊無私口號,大把捐錢的,不一定就是好企業家。不高喊口號,不大把捐錢的也不一定就是壞企業家。
?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僅代表作者本人的觀點或立場,不代表新浪財經頭條的觀點或立場。如因作品內容、版權或其他問題需要與新浪財經頭條聯系的,請于上述內容發布后的30天內進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