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關村迭代
來源:6月7日《新華每日電訊》
記者:新華每日電訊王明浩 趙超 熊爭艷 屈婷 溫競華 張漫子
提到今天的北京中關村,你會聯想到什么?“中國的硅谷”、大學城、科技園?還是互聯網大廠的聚集地?
有人說,“風口變了,中關村不再香了”;也有人說,“昔日高調喧嘩的中關村變得低調神秘”……
事實上,當創新成為第一動力,新質生產力展示出強勁推力,新興產業和未來產業風起云涌……中關村,正在悄然迭代。
“飛出去”的版圖
從高空俯瞰,中關村國際創新中心屋頂覆土植綠,像一枚葉子點綴于繁華城市的車水馬龍中。今年4月,這里作為中關村論壇永久會址投入使用。
大廳內,論壇年會主辦方利用回收的總重達1噸的廢舊電子元件、800片廢舊電路板,制作了名為“轉·變”的環保藝術裝置。
轉與變,是當下中關村奏響的主旋律。
最新出爐的《中關村世界領先科技園區建設方案(2024-2027年)》為中關村指明了新目標——2027年初步建成世界領先科技園區,2035年全面建成世界領先科技園區。
平均每5分鐘,就有一家科技型企業在北京誕生。這是中關村引領下的創新速度。
這是上世紀80年代的“中關村電子一條街”,中關村國家自主創新示范區起源于此。新華社發
中關村國際創新中心向東約2公里,是中關村的“起點”——當年被稱作“電子一條街”。
1988年成立北京市新技術產業開發試驗區,1999年升級為中關村科技園區,2009年起建設中關村國家自主創新示范區……歷經數十年,中關村的地理版圖在不斷擴張。
1988年,24歲的王文京決心告別鐵飯碗,自己開辦公司做軟件。他向第一個客戶借了5萬元,在中關村租下一間9平方米、能打電話的小平房,過起“白天跑推銷、晚上敲代碼、在辦公室倒頭就睡”的日子。如今,他的企業在北京北部一條以“用友”命名的道路上擁有占地680畝的獨立產業園。
從北京海淀南路到魏公村、白石橋,從入駐上地到落地永豐,即便如此不斷急速遷移、擴展,王文京的“商業版圖”仍從未離開中關村的范圍。因為,在中關村,“奔跑”的速度更快。
2011年拍攝的中關村廣場夜景。新華社發
中關村的擴張不止于空間。
20多年前,鼎好大廈是中關村標志性建筑,與海龍電子城、e世界構成“黃金三角”,那時的主業還是電子產品大賣場。
幾乎同時落成的一座用“理想”命名的大廈,成為中關村租金最高的寫字樓。大廈外,新浪紅色的大眼睛標志在樓頂懸起。大廈里,愛國者等IT企業風頭正勁,百度尚是一家只有幾百人的公司。
當時,百度創始人李彥宏的辦公室在12層西北角,那是他特意挑選的一間能俯瞰博雅塔、未名湖的“景觀房”。
百度搬來的第二年,公司在納斯達克上市。那晚,理想大廈沸騰了。
短短幾年間,新浪原本只能放置300個工位的一層樓有600人辦公,百度則成為中國互聯網巨頭。一家家壯大的企業陸續搬離理想大廈,建起各自獨立的辦公樓。
今年5月13日,鼎好大廈里,創新工場董事長兼零一萬物CEO李開復向外界發布了千億參數大模型Yi-Large。
中關村的邊界,還在不斷延伸,超越海淀這一個城區,超越了北京這一座城市。
現在的中關村,已不局限于北京西北端的100平方公里范圍,而是由一塊塊“飛地”連接成網的“一區多園”大版圖:從東城園、西城園、朝陽園,到海淀園、豐臺園、順義園……總面積達488平方公里。
這片土地上,分布著新一代信息技術1個萬億級產業集群,科技服務業、醫藥健康、集成電路等9個千億級產業集群,1.7萬家國家高新技術企業、400余家上市公司、85家獨角獸企業,其中11家企業年營收超過千億元。
這張版圖,在協同中迭代。
雄安新區容東片區的中關村科技園,辦公區域一片忙碌。
“今年1月10日正式開業,馬上著手組建醫學檢測中心,研發人員招聘也同時啟動?!笨萍紙@內的雄安妙心生物科技有限公司負責人許蒙超說。
他之前在北京開辦了一家生物技術企業。“公司需要擴大業務規模,就把目光投向了北京周邊?!痹S蒙超說,雄安新區與北京有千絲萬縷的聯系,開車一小時通達,又有中關村的創新生態,綜合考慮,雄安是不二之選。
“揭牌至今,已累計對接企業4045家,吸引6000余位企業家考察調研?!笨萍紙@總經理助理徐天鴻說,半年多時間落戶企業達到90余家。
走出北京的中關村,帶團隊、帶項目、帶服務、帶理念,讓“類中關村”創新生態在京津冀大地上多點開花,數年間崛起一個個協同創新高地。
52歲的扈德輝大部分工作經歷都和中關村緊密相連——從早期的中關村信息技術從業者,到中關村信息谷保定區域運營負責人,再到目前所擔任的北京中關村信息谷資產管理有限責任公司總經理。
2015年4月,中關村在河北保定設立了首個京外創新中心。
“當初到這里時,保定的工業生產體系以機械、能源、汽車、紡織為主?!膘璧螺x說,隨著中關村在保定快速發展,保定逐漸形成了新材料、生物醫藥、智能制造等產業微集群,當地一些創新平臺以中關村為標桿,提升服務品質和專業度,創新氛圍日益濃厚。
在天津,濱?!嘘P村科技園注冊企業已突破4000家,累計注冊資本金達1806億元,為850家北京科技企業提供應用場景、技術轉化支持。
京津冀協同發展上升為國家戰略十年間,中關村企業在津冀兩地累計設立分支機構超過1萬家。
“中關村將以應用場景為牽引,結合津冀不同區域的資源稟賦、創新優勢,布局一批可推廣、可復制的產業帶動性較強的高精尖項目,推動區域戰略性新興產業發展壯大?!北本┦锌莆⒅嘘P村管委會相關負責人說。
這張版圖,在示范中迭代。
2024中關村論壇年會開幕之際,2000多公里外的南寧·中關村創新示范基地同步舉辦了“發展新質生產力,建設市場便利地”系列活動。
經過7年多發展,借助背靠大西南、毗鄰粵港澳、通衢東南亞的獨特區位優勢,基地聚集了1200多個創新主體,中關村模式在此落地生根。
至今,中關村企業在京外設立分公司累計超過4萬家,與全國26個省區市、77個地區建立戰略合作關系。
今天的中關村是中國的中關村,也是世界的中關村。
“全世界看中關村,就應該像全世界看硅谷一樣。”李開復說。
神奇造就傳奇
“2010年,我和小伙伴們一起喝了一碗小米粥,在很小的一間辦公室就開始創業。中關村真的是一個很神奇的地方,一個十幾人的小公司從創辦之初就心懷天下,希望做全球市場。”
2024中關村論壇年會全體會議上,小米集團創始人、董事長兼CEO雷軍無限感慨。
何謂神奇之地?
上世紀80年代初,中國科學院物理所研究員陳春先等中關村創業先行者們跳出原有體制,自籌資金、自愿組合、自主經營、自負盈虧,建立了一種科技人員創辦民營科技企業的新體制。
當時,科研人員能不能下海、怎么干、干了歸誰等關鍵問題尚處于灰色地帶?!皫淼慕Y果就是象牙塔里的科研成果繼續沉睡、科研人員科技報國的熱情無法充分調動、科技發展難以為經濟發展服務?!痹鴧⑴c中關村發展建設的北京市原副市長胡昭廣回憶道。
1988年,北京市新技術產業開發試驗區成立后的第一件事,就是敲定了民營科技企業迫切需要的18條改革舉措。
制度創新,是技術創新得以實現的重要保障。
從最早的給予稅收、貸款、定價、貿易等便利,到明確中關村股權和分紅權激勵試點;從破解“九龍治水”組建中關村創新平臺、開展先行先試改革的“1+6”新政,到實施科技成果轉化“三權”改革、境外并購外匯管理、投貸聯動、“國際人才20條”等改革試點……
從敢為人先到先立后破,中關村實現了制度創新的迭代。
這片熱土上,一輪又一輪的政策突破,正大刀闊斧地破除著制約科技創新的思想障礙和制度藩籬。
中關村生命科學園,從北京生命科學研究所實驗室出發,邵峰步行就能到北京炎明生物科技有限公司的會議室。
相距約一公里的兩處辦公地,串起了邵峰的兩個身份:一個是中國科學院院士、北生所學術副所長,另一個是炎明生物聯合創始人、科學指導委員會主席。
科學家跨界,源于這家研發機構獨特的體制機制。這里不設行政級別、無事業編制,不重論文、不唯獎項,而是進行5年一次的國際同行匿名評議。
這里同時有明確的導向:必須瞄準國際最前沿,必須研究別人沒有研究過的問題。
20年間,北生所孵化出7家創新藥企。從已成長為國內創新藥龍頭的百濟神州,到漸露崢嶸的炎明生物,都是從北生所走出的“科學家創業”成果。
從因勢利導到順勢而為,中關村實現了制度實施的迭代。
“找到最好的人,給他自由支配的經費,提供他需要的資源”——早在2021年就率先發布萬億級參數模型“悟道2.0”的北京智源人工智能研究院,運作方式讓人耳目一新。
它不像一般研發機構那樣支持具體的項目,而是支持具體的人,支持目前最頂級和將來有可能變成最頂級的科研人才。
人才的遴選,也不是通過專家評審決定的,而是實行同行評議、同行推薦。研究經費的使用,也沒有龐雜的明細條款,除了一些必要限制,如何使用,科研人才說了算。
曾經的“悟道”團隊成員、如今的面壁智能創始人劉知遠對此深有感觸:“傳統體制內,即使同一個院系的學者之間也很難有機會進行頻繁交流與緊密協作。而依托智源這個學術平臺,短時間內就實現了攻關立項,并迅速建立由多個單位的100多名人工智能科學家組成的團隊,短短幾個月時間,就從‘悟道1.0’推進到‘悟道2.0’,如此高效的科研推進效率是不可思議的?!?/p>
打破行政管理的條條框框,讓創新鏈條上的各類優勢資源以一種更加自由、高效的方式聚合在一起,形成創新共同體。
“科技創新、制度創新是創新驅動發展的兩個輪子。發展新質生產力,需要兩個輪子一起轉,以制度創新破除制約科技創新的體制機制障礙,最大程度地調動創新主體的積極性,最大限度地釋放創新活力?!北本┦锌莆?、中關村管委會主任張繼紅說。
作為我國科技創新體制機制改革、成果轉化與產業化的排頭兵,中關村發揮科技體制改革“試驗田”作用,先行先試并推廣一批輻射全國的改革政策,政策創新更好釋放中關村科技創新的活力。
近年來,中關村在高新技術企業認定“報備即批準”、基礎研究費用“加計扣除”、科技成果先使用后付費、國有企業研發儲備金、支持外資研發中心發展、標桿孵化器培育等方面,出臺實施新一批創新舉措。
從先行先試到輻射引領,中關村實現了制度推廣的迭代。
中關村率先探索公司型創投機構企業所得稅、技術轉讓所得稅優惠政策試點,持續開展投貸聯動、設立民營銀行、企業境外并購外匯管理、企業外債便利化、建設生物醫藥國檢試驗區、創新醫療器械應用推廣、強化高價值專利運營等改革試點,已有30余項復制推廣到全國。
創業基因進化時
中關村創業大街路口,車庫咖啡樓下,記者撥通創辦者蘇菂的電話,他邀請記者去一個叫昆侖巢的“新根據地”找他。
一杯咖啡、一套桌椅、一根電纜,給創業者一個碰撞思想、“為夢想找辦法”的聚集之地,是蘇菂開辦車庫咖啡的初衷。他希望有一天這里能走出偉大的企業。
那一年,許多創業者都想來“車庫”喝一杯能“孵化未來”的咖啡,店里熱鬧非凡。
今天,當技術的鐘擺走到大模型階段,跟隨移動互聯網浪潮奔涌的“孵化式”咖啡還香嗎?
“我的初心一直沒變,還是支持早期創業者,縮短創業者與創投之間的距離?!碧K菂說。
記者剛坐下,一位年輕人拿著手機來找蘇菂:“我正在做一個AI寫真生成軟件,20秒就能生成高清寫真。”他的身后,另一位戴著耳麥的創業者放下筆記本電腦,湊了過來。
“這里就是一個‘龍門客棧’。有什么想法,盡管說出來。有人幫你改進,有人幫你實現,有人陪你試錯。這里永遠能見到形形色色、標新立異的人。只要來過這個環境,你就忘不掉。”清華大學畢業的創業者武寧既是車庫咖啡的老朋友,也是昆侖巢的常客。
“什么是中關村?就算你失敗過,也沒有人會笑你,依然張開雙臂歡迎你。”擁有眾多創業朋友的中關村管委會原副主任夏穎奇說。
2024中關村論壇年會開幕那天,已經退休的夏穎奇沒去老年大學拉二胡。他早早來到新會址,望著涌進來的人潮,端詳著一張張年輕的面龐,自語道“這里面一定會出大企業家”。
為什么這么確定?
創業是中關村與生俱來的基因。今天,這一基因正在發生新的進化。
知春路27號,一座綠色玻璃幕墻的寫字樓鬧中取靜。這里是中關村核心地帶,毗鄰高校院所。
2023年春天,青年計算機科學家楊植麟在這里的一間辦公室創辦了北京月之暗面科技有限公司。
這位“90后”創業者與中關村結緣始于2011年。那年,他考入清華大學,彼時中關村已成為中國創新發展的高地,培育出眾多家喻戶曉的上市公司。
楊植麟后來到美國卡內基—梅隆大學讀博士,在臉書、谷歌工作,發表AI相關論文20余篇,被引用超22000次,是中國35歲以下自然語言處理領域引用最高的研究者之一。
談到回國創業,楊植麟提及兩個主要因素:一是中國創業環境帶來的巨大機會,包括政府和風險投資提供的支持。二是AI領域前景廣闊,新的技術革命決定了可能有能夠幫助每個人的AI出現。
在激烈的國內外AI大模型競爭中,月之暗面突圍而出的優勢是“長文本處理”。
它去年推出的Kimi智能助手,能在單次提示中處理多達20萬字,今年升級版可處理200萬字超長無損上下文。過去要1萬小時才能成為專家的領域,現在只需10分鐘,Kimi就能接近任何一個新領域的初級專家水平。
這家已獲得近百億元融資、國內大模型領域估值領先的獨角獸企業,其位于量子芯座的辦公室,門口連公司logo都沒有。
“AI不僅僅是我接下來一兩年怎么找市場定位的問題,而是接下來十到二十年,它將如何改變世界?!睏钪谗胝f。
像楊植麟這樣的AI創業者、從業者,正大量涌向中關村,不少已脫穎而出。在我國今年4月公告已備案的117個大模型中,中關村有47個,約占四成。
楊植麟也是新一代中關村創業者的代表。他們是在劇變的社會發展和時代洪流中找到了承托理想空間的人,也用行動推動著這個中國綜合實力最強的國家高新區,走向全球領先的創新策源地。
近年來,一批新生代科技企業在中關村快速崛起,在人工智能、6G、合成生物、腦機接口等領域走在國際前列。中關村,名副其實成為參與全球經濟科技競爭的前沿陣地。
“大廠”之變
初夏,北京西二旗,中關村軟件園。
早上9點開始,年輕的人群從地鐵口涌出。他們中不少人背著公司統一配發的雙肩包,裝著筆記本電腦,似乎隨時可以拿出來寫上一行代碼。
25歲的譚進是其中一員。他去年從河南省某大學畢業,成功應聘了一家裝備軟件公司,但規模和薪酬還不能和這里的大廠相比。
“你以后會努力去大廠嗎?”
“不會。我們這一行,技術就是名片,出身大廠與否并不重要?!彼碾娮用蠈懼度胧焦こ處煟@是西二旗的主流工種之一。
56歲的岳唯天離開過,又在今年回到這里?;ò椎念^發,讓他在人流中格外醒目?!跋裎疫@個歲數,在這一行可以算化石了。”他坦然吐露,“中關村相對沒那么浮躁,還是有不少深耕行業的技術公司,需要我的經驗做產業分析?!?/p>
憑借過硬技術,岳唯天1991年就從體制內下海,闖到中關村,從攢機起步,在IT行業兜兜轉轉30多年,是最早一批來到西二旗的創業者。
2000年,北京中科大洋科技發展股份有限公司入駐西二旗。20多年間,數千家國內外IT企業總部和全球研發中心在此聚集。
從硬件、軟件、網絡、數據庫、云計算到人工智能……計算機技術迭代帶來的產業周期,在西二旗量化地呈現出來,各領一段風騷的互聯網大廠就是最好的載體。在大廠逐夢,曾是這里數十萬程序員的理想。
“迭代是技術世界的主旋律?!背D暧^察產業發展的岳唯天認為,“大廠夢”不過是產業某個發展階段的產物,隨著IT產業進入人工智能的新周期,新業態已帶來新夢想。
以聯想、曙光、浪潮為代表的企業,發揮低碳算力優勢,積極投入“東數西算”工程;以滴滴出行、易捷行云等為代表的企業積極布局開源生態建設;以百度、漢王科技、眼神科技等為代表的AI企業,技術領域涵蓋人臉識別、語音識別、生物特征識別……
大廠,早已不是西二旗唯一的標簽。站在大廠云集的后廠村十字路口看去,巨大的園區甚至看不到頭,線條簡約的現代建筑里,大中小企業協同發展,面向未來產業,孵化著多姿多彩的創新創業夢。
把視野拉開,西二旗只是中關村創新鏈與產業鏈的一環。它從來不是獨立存在,一直與中關村乃至北京整個產業生態群落互鏈互通、協同發展。
今年4月,中關村軟件園入選北京市科委、中關村管委會授牌的首批23家“中關村特色產業園”,此外還有中關村集成電路設計園、中關村壹號、金隅智造工場、北京亦莊生物醫藥園、中關村生命科學園……
中關村創新發展研究院院長趙弘說,聚焦中關村各分園主導產業,北京將高品質建設23家特色產業園區,支持中關村“一區多園”成為北京高質量發展的重要引擎。
云智能刺繡機,幾分鐘內完成DIY圖像繡工;虛擬數字人可隔空互動;手術機器人精準完成剝生鵪鶉蛋;AI指揮繪畫機器人揮毫潑墨;有9個最佳體驗位置的裸眼3D顯示屏……2024中關村論壇年會展示了新興產業領域的諸多成果和前沿技術。
發展高科技、實現產業化——這是中關村多年不變的核心任務。記者走訪發現,掌握更多具有自主知識產權的關鍵技術,從而掌握產業發展主導權,已經成為中關村企業的共識。
去年11月28日,我國自主研發的新一代通用CPU——龍芯3A6000在中關村正式發布。
55歲的龍芯中科創始人胡偉武為最新一次發布會取名“中流擊水”。
“在別人的墻基上砌房子,再大再漂亮也經不起風雨,甚至會不堪一擊,我們必須構建自己的底層技術,獨立于X86和ARM體系之外的自主軟硬件生態。”他說。
前沿技術領域,中關村產生了百度自動駕駛平臺Apollo、寒武紀國際領先的深度學習智能芯片、曠視國際領先的人工智能算法平臺Brain++、天智航可開展脊柱全節段手術的骨科手術機器人等。
關鍵核心技術領域,中關村有一批技術水平國際領先、實現進口替代或填補國內空白的硬科技成果,發布了國內首款通用CPU、國內首個軟硬件技術體系“長安鏈”、全球首個治療肝衰竭的干細胞新藥等一批創新成果……
中關村也在中流擊水。隨著其他城市的創新產業集群強勢崛起,中關村曾經絕對領先的科技實力和創新力,遭遇了挑戰。國內范圍來看,長三角、珠三角都有世界級創新產業集群的潛力和優勢。
目前來看,人工智能和生物醫藥“雙發動機”作用凸顯,有望成為中關村邁向世界級園區的關鍵驅動力。
數據顯示,中關村人工智能產業綜合實力位居全國前列,大數據、信息安全市場占有率全國第一;生物醫藥產業集群聚集了1800余家企業,2022年創新醫療器械、AI三類醫療器械上市品種和數量均居全國第一。
變化中,技術思維帶來一種剛性的穩定。
“技術永遠在變,關鍵是人。這里到處都是實干的人。你看,大家在吃飯時討論的都是修復bug和產品上線。”岳唯天說。
中國科技體制改革研究會理事長張景安認為,中關村不變的東西就三個:要創新,要創業,要實現新夢想。
永恒的雙螺旋
海淀黃莊,一座外形奇特、熠熠發光、名為“生命”的現代雕塑矗立在路口。
不斷向上的DNA雙螺旋結構,象征著中關村生生不息的創新精神,喻示著中關村發展壯大的獨特密碼,昭示著中關村勇攀高峰的使命追求。
1微秒是百萬分之一秒。超導量子計算領域,相干時間每提高1微秒,都是對材料和工藝的巨大挑戰。
4月25日,北京量子信息科學研究院的最新成果大規模量子云算力集群亮相2024中關村論壇年會開幕式。590個量子比特“飛馳”云端,多項指標躋身國際第一梯隊。
“像藥物研發、交通與物流優化這些攸關國計民生的應用場景,量子計算將大大加速計算速率,有望破解‘算力焦慮’?!北本┝孔有畔⒖茖W研究院執行院長常凱介紹。
這個2017年誕生于中關村的新型研發機構,近幾年接連取得量子計算新突破,成為這片創新熱土始終被譽為“中國創新發展的一面旗幟”的最新例證。
這片熱土上,引領創新的使命在迭代。
上世紀80年代,當改革開放的春風吹來,知識分子和科研成果扎堆的中關村,成為中國科技創新的先行者。大批科研人員和創業者在這片熱土上揮灑汗水,用智慧和勇氣書寫起創新故事。
聯想就是從中關村起家,以中國科學院計算所傳達室為起點,從一個只有十幾人的“小作坊”,發展成為一家年營收額超過4000億元的全球化高科技制造企業。
從最初計算機、通信、電子等領域的跟隨跟跑,到加大原創性引領性科技創新,逐漸開始與國際并跑甚至在部分領域領跑,40多年來,中關村始終肩負著引領科技創新的使命,持續推進先行先試改革。
如今,中關村以重大原始創新和關鍵核心技術突破為主攻方向,涌現出新一代量子計算云平臺、新一代256核區塊鏈專用加速芯片、全球首枚成功入軌液氧甲烷運載火箭等一批重大成果,已成為中國自主創新的主陣地。
這片熱土上,引領產業發展的使命在迭代。
距離曾經的“中關村電子一條街”30多公里的北京東南部,極具未來感的“火箭一條街”悄然形成。
地盛南街到榮華南路的2公里范圍內,“天龍三號”“朱雀二號”“引力一號”“谷神星一號”“力箭二號”“雙曲線三號”等多款身懷絕技的火箭,從這里“出發”。全國75%的民營火箭整箭研制企業在這里聚集。
2015年10月,中關村核心區(海淀)發布《中關村大街發展規劃》:3至5年內將完成轉型,現有15萬平方米的傳統電子賣場將逐漸騰退。2018年5月,中關村大街沿線最后一個電子批發市場——廣安中海電子市場被拆除,“電子一條街”的時代落幕。
“火箭一條街”里,一個面向未來的新興產業已經初見雛形。
藍箭航天型號中心負責人劉建還記得,2018年公司剛剛搬到榮華南路時,“中午吃飯都找不到地方”。而如今,以藍箭航天、中國火箭、中科宇航、星河動力、星際榮耀等為代表的多家商業火箭頭部企業在這里落地生根,餐廳、便利店等生活配套豐富。
2023年7月12日,隨著戈壁灘上騰起一抹藍色的火焰,藍箭航天自主研制的朱雀二號成為全球首款成功入軌的液氧甲烷運載火箭。從中關村亦莊園走出來的民營火箭企業,接連取得商業航天領域多個“首次”和“第一”。
“從幫助公司擴張選址,到為我們解決研發困難,再到專門成立專班服務商業航天企業,中關村亦莊園為我們安心創新提供了強大保障。今年還出臺了18條商業航天支持政策?!眲⒔ㄕf,“我們也在帶動產業鏈上企業共同成長,在亦莊本地采購的零部件約占整體的20%。”
今年政府工作報告提出“積極培育新興產業和未來產業”“積極打造生物制造、商業航天、低空經濟等新增長引擎”。
中關村正在展開一份更宏大的藍圖——
亦莊新城瀛海鎮,曾經的雪蓮羊絨北京生產基地已變了模樣:這里即將成為服務研發、設計、制造、應用、展示全產業鏈條的“北京火箭大街”,一期建設面積15萬平方米。
“目前,亦莊已聚集70余家航天領域企業,產值規模超過300億元?!敝嘘P村亦莊園相關負責人介紹,我們正著力建設商業航天特色園區和產業生態,打造“千企聯動、千星入軌、千億營收”的商業航天創新集群,努力建成中國商業航天聚集發展主陣地、世界航天產業創新新地標。
從曾經的電子一條街,到如今的新一代信息技術、醫藥健康、智能裝備產業園區,中關村在實踐中探索出一條具有中國特色的“發展高科技、實現產業化”的新路子,為在全國實施創新驅動發展戰略發揮了示范引領作用。
這片熱土上,開放合作的使命在迭代。
當地時間4月26日,“2024中關村論壇——布魯塞爾平行論壇”在比利時首都布魯塞爾舉行。近150位來自中歐的與會代表共同探討中歐綠色轉型與產業合作。
聯合國教科文組織、世界知識產權組織等19個國際組織和外國政府部門主承辦17場平行論壇;40多個國家和地區6000多個創新項目亮相國際技術交易大會;75個國家和地區的3100多個項目參加國際前沿科技大賽……
中關村論壇更高的國際參與度、認可度,折射出中關村的全球鏈接力與輻射力。這個“村”已經成為全球創新資源聚集度最高的區域之一,一批國際科技資源加速集聚并取得快速發展。
引進來,300多家跨國公司在中關村設立了地區總部和研發中心,英特爾實驗室、PlugandPlay等一批國際知名孵化器入駐。走出去,中關村企業設立的境外分支機構從幾百家增至數千家,節節攀升。
從機器人在“黑燈”工廠生產的手機在海外賣出上億臺,到中國“土生土長”的創新藥頻頻在海外獲批,這個“村”的創新成果正在為更多國家和人民所用所享。
伴隨中國改革開放大潮應運而生的中關村,正在迭代中走向新的輝煌。中關村的創新故事,還在持續更新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