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一口老炮
我們要坦然接受一個全民自媒體,卻又沒有新聞的時代。
鐘睒睒認為:“如果‘流量’這個詞,它帶的信息沒有責任人,也就是流量在輿論的環境之下不承擔法律責任,那流量一定是種惡?!?/p>
農夫山泉事件之后,很多傳播行業的老炮,有了共識,這只是一個開始,而且絕對不會就此結束,新型的針對企業、團體甚至個人的輿論攻擊形式正在形成,如果非要給這種方式取一個名字,那就叫“評論區攻擊”。
張家長李家短,鄉村CBD,制造謠言,在村里,危害不大,但是一上網,就要命了。
這一次主角換成了伊利,當時乒乓球廣告事件之后,我就事感不妙,但是基本都是機構媒體在討論飯圈文化,無論如何不會想到后面這件事情,竟然會被謠言帶向另外一個不可思議的角度。
伊利依舊不會是最后一個,很多不重視公關,甚至沒有公關的傳統企業,會排隊在這件事情上摔跟頭,所以我覺得必須要寫一篇,預警一下。
現場那個豎中指的人,竟然變成了伊利的公關經理。
這個活人大變身,經歷了幾個階段,每一個階段都在層層規避法律風險,最終導致無法追究責任。
首先,第一個帶起節奏的人,用春秋筆法,陰陽了這件事,認為這位豎中指的女子代表了資本的利益,然后附贈了一張伊利測試孫穎莎奪冠的廣告大屏圖片。這個過程,沒有任何文字,直接表明,這是伊利的員工,只是一種引導。
隨后,來到了最難定位和追責的評論區,這條帖子下面,評論區開始出現“爆料”,伊利員工的聲音就是這個時候出現的。
再往后,又有各種小號開始試探,用“一?!被蛘摺耙晾纭眮硪龑鼙?,當評論區指責伊利的聲音足夠多的時候,來自民間的聲音就足夠了,于是就開始有賬號稱“聽說是伊利公關部的人員”,聽說的意思就是,這不是我說的,我也是網上看別人說的。
接下來,事情就很好辦了,大量賬號名正言順地開始討論這件事情,形成了巨大的流量池。
這與曾經的農夫山泉案例,是不是極其相似?
首先,都是趁你病,要你的命。
農夫山泉是因為宗慶后的離去,引發了一系列的往事回顧,然后被曝出了兒子國外身份,同時觸發了仇富和愛國兩大流量池,然后最終演變成了,農夫山泉包裝危機,這是一次全網想象力大挑戰,紅色的瓶蓋最終變成了日本國旗。
伊利這次事件,同樣如此,在廣告屏事件之后,引發了社會的負面情緒,觸發了危機公關事件,這才是整件事情的病根兒,后續所有的負面,都有了情緒基礎,這是千載難逢的機會。
宗慶后的離去,廣告屏的錯誤,如果沒有這兩件事,這兩次危機,都很難出現。
其次,都是底層流量,無法定位。
農夫山泉,至今無法解釋這次危機的來源,也沒有能力去找到推動的力量在哪里,甚至連整個傳播路徑都無法正常還原。
就像伊利這次危機一樣,一個春秋筆法的文章或者視頻,調動了情緒之后,評論區就成了謠言的溫床,這里造謠的成本太低了,你不能不讓網友說話吧?我評論就是說自己的觀點,老百姓又不是媒體人,想怎么說就怎么說。
但是,互聯網和村里不一樣,你在村里評論張家長李家短,就那么幾個人,沒啥影響力,你在網上是成千上萬的人,都能看到的,有些文章的點贊還沒某些評論點贊高,評論區是很可怕的地方。
最重要的是,評論區很難定位到人,更難去追究責任。
第三,斷章取義、引導民眾情緒,放大矛盾,污名化企業,證明你是壞人。
有了當下的情緒之后,最后就是要給這個企業或者這個人,蓋棺定論了,這個時候,需要來一次大總結。
于是,我們看到很多人,開始刨祖墳,寫總結了。
他們會把你出生那一天起,企業誕生那一天起,過往犯過的所有錯誤,再給你羅列一遍,這種操作模式,非??蓯?。
司馬南最熱衷于干這件事情,聯想就是被這一招打得半死,農夫山泉一樣,伊利也一樣,后來還有很多企業,都會面臨這樣的問題。
我們生活的世界,不是一個圣人的世界,我們都會犯錯,這個世界由錯誤和正確一起構成,要求別人精神潔癖的人,往往自己常常污穢不堪。
我們在譴責別人,恥笑別人的時候,能不能先問一句自己,這事兒,你干過沒有?
最后,長尾效應太長,危害持久。
我所看到的是,今天在很多地方,依舊有很多不明事理的人,堅持認為,聯想、農夫山泉就是賣國企業,這個標簽貼上之后,想要徹底撕干凈,很難。
就像是我們撕掉很多茶杯上的標簽一樣,經常會留下膠水印記。
所以,伊利這個事情過后,我們還是可以看到很多類似的文章或者視頻,在源源不斷地產生,評論區依舊還有人在跟風罵人。
謠言是一個流量池,辟謠又是一個流量池,這個世界上,沒有兩個流量池完全一樣,總有你覆蓋不到的人,他們會依舊選擇相信謠言。
找問題,是一件很簡單的事情,但是如何解決,才是核心。
我問了無數的公關高手,已經退休的,還在崗的,沒有人,能給我一套完整的解決方案,這是一個非常棘手的新問題,有一些比較有意思的解題思路,我寫出來,以供參考。
首先,你要建立起強大的粉絲文化。
蘋果和特斯拉,為什么可以在中國市場,經久不衰?我說的不是產品層面,我說的是輿論層面。
就是因為,他們有一群忠實的粉絲,在網絡上大家討論的時候,這些發自內心熱愛蘋果、特斯拉的人,就會主動去維護品牌的正面形象,以及幫助企業辟謠。
所以,每一個企業,現在都應該思考一個問題,如何建立起來自己的粉絲群體,形成自發性的流量保護機制。
其次,要與平臺建立良好的溝通關系。
在謠言已經被證明是謠言后,能不能讓平臺迅速從流量的源頭,把謠言處理掉,這才能從根本上解決問題,否則流量就會越來越分散,最后數量龐大,無法處理。
不過,實際操作中,挺難的,平臺的編輯們,都像大爺一樣,大部分時間,都不愿搭理企業的溝通,你投廣告了又怎么樣?那是廣告部的事。
如果,一件事情,司法層面已經證明是謠言,其實平臺有義務幫助處理,這一點,微信做得真的挺好的,以前還專門給過辟謠的機制。
在鐘睒睒看來,“流量像水一樣,李冰父子在都江堰因勢利導,那李冰父子的心中是什么?我要讓這個水行善。如果這個流量讓有一些帶有私人目的,或者為了獲取金錢,用科技手段利用人性的弱點,故意做流量勢能,進行大規模的無序的網絡的,那種水龍一樣的,到了一定程度就是有它的破壞性?!?/font>
最后,權威媒體下場的定調。
現在就是兩種聲音在對抗,一種是自下而上的,一種是自上而下的,這種謠言滿天飛的時候,就是需要權威的機構媒體,去下場幫助企業,集體發聲,讓事情原貌,得以還原。
這是一種對沖,你會發現,很多所謂的聲音,是不敢反駁一些“絕對權威”的,哪些媒體是“絕對權威”,懂得都懂。
最后,說一個往事,不是故事。
我高中時,隔壁班,有個女孩,在最好的年紀,卻像風一般消逝了,就是因為謠言。
她的家人把尸體停放在學校門口三天三夜,這是一種對集體殘忍的控訴。
事情原因很簡單,這個女孩宿舍四個人,有一個人突然丟了那周的生活費,只因為這個女孩來自農村,家里條件最差,在后來的日子里,她被嚴重懷疑,而且她的確被老師叫去問話了,其實那個宿舍的每個人都去問話了,只是她被放大。
最后,在沒有任何證據的情況下,她被公認為是偷錢的人,后來越傳越多,只要他們班有人丟東西,就會有人提及她,她是一個沉默的人,從來沒有反抗過,也沒有否認過。
最后,她選擇了,以死證白。鐘睒睒說,他能等到天亮。
這件事,我一生都不會忘記,我從那個時候,就告訴自己,沒有證據的情況下,不要相信任何人說的話,但是,我們大部分人類的思維模式,是選擇愿意相信,所以才有了吃瓜群眾。
她為什么不反抗呢?
最近汽車圈長城的魏建軍,似乎想要反抗,其實,我很希望他能成功,給沉默,以另外一種解題思路。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僅代表作者本人的觀點或立場,不代表新浪財經頭條的觀點或立場。如因作品內容、版權或其他問題需要與新浪財經頭條聯系的,請于上述內容發布后的30天內進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