互聯網全天候、傳播廣和參與群體多的特性,最大限度地解決了信息的不對稱。互聯網的力量包括技術、傳播、互聯網企業和網民的力量,讓這種力量成為合力,就能成為戰勝困難的巨大能量。
近日來,鄭州遭遇極端強降雨,互聯網上傳遞來自各方的信息,但有兩篇相關的文章強勢刷屏,分別是《一個救命文檔的24小時》和《災后鄭州:當一座都市忽然失去了互聯網》。文章說的都是面對災害時所展現的互聯網的力量,引人深思。
在災害面前,互聯網的力量很強大,一個文檔可以救命。從最開始的一個需求表格,在24小時的時間里,生長為“多用途”的民間抗洪資源對接平臺,越來越多的人更新求助信息和應援信息,比如孕婦生產指南、鄭州可充電地點、避險地點等?;ヂ摼W全天候、傳播廣和參與群體多的特性,讓有用的信息快速流轉起來,把緊急的需求和善意的力量對接起來,最大限度地解決了信息的不對稱,發揮了及時告之并救助的作用,而這對于被災害困住的城市至關重要?;ヂ摼W打破了時間和空間限制,能將各方力量和資源集結在一個平臺上,并實現高效流轉和對接,一個文檔為何能救命歸根結底正是源于此。
互聯網上有的當然不僅是一個救命的文檔。力量越大、責任越大,此次鄭州受災,互聯網公司積極發揮自身的經濟力量,帶頭捐款捐物。據不完全統計,10家互聯網公司首批捐款已超8億元,說明互聯網企業越來越重視社會責任。不僅如此,互聯網頭部企業的業務已滲透到衣食住行各個方面,因此在災害面前,互聯網公司的物流、倉庫能就近支援鄭州大量救災物資,互聯網公司的線下門店能提供給鄭州百姓避險,互聯網公司的線上平臺能設立求助通道、發布各種信息,互聯網公司的地圖、定位等技術能幫助救災尋人,充分展示了互聯網產業鏈條的龐大、互聯網技術的現代以及科技向善的一面。
互聯網的力量到底有多大,在災害面前展現得更為深刻。在《災后鄭州:當一座都市忽然失去了互聯網》一文中,我們看到了離開互聯網,人們的正常生活已難以運轉。沒有互聯網,手機不能支付,外賣不能接單,導航不能更新,不能網上約車,身份證識別不了……顯然,互聯網已成為城市運行的基建,像水、電甚至空氣一樣重要。這也同時警醒我們,互聯網也需要應急災備,最原始的技術仍需要留下通道,確保當面臨重大緊急事件沖擊時,讓最基本民生服務仍能夠保持穩定暢通。
互聯網的力量內涵豐富,既包括技術的力量、傳播的力量和互聯網企業的力量,也包括網民的力量。每一個上網的人都在釋放和接受這種力量,各方共同努力,讓這種力量成為合力,就能成為戰勝困難、應對不測的巨大能量。但水能載舟也能覆舟,互聯網的力量很強大,就更要用好,每個網民都應對發布的信息負責任。無論互聯網技術如何日新月異,應用模式如何推陳出新,以人民為中心的立場都應是不變的宗旨。正因為如此,我國當前加強了對互聯網平臺的監管,一方面是為了保護消費者的選擇權、定價權和隱私權等合法權益,另一方面則是確保網上信息的真實有效,從而引導互聯網有序發展、良性競爭,真正發揮好互聯網的力量,讓互聯網造福于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