互聯網誕生至今,業態花樣百出,但究其根本,仍然是信息的創造和傳遞。誰能更高效便捷地傳遞信息,誰就能掌握財富密碼,成為下一個版本之子。
排座次搞合稱是人類的優良傳統,水滸有一百零八將,三國有五虎上將,娛樂圈有四大天王,火影有木葉三忍,寶可夢有御三家……只要搞起合稱,什么概念都顯得特別唬人。
連如今的互聯網行業,也有將百度、阿里、騰訊三巨頭合稱BAT的說法。
但在BAT之前,00年代更流行的合稱是四大門戶。分別是搜狐、新浪、網易,以及最晚創立的騰訊網。
這四家公司,分別掌控著當時最大的四個門戶網站,風頭一時無兩。
這期內容,我會以門戶網站的生死浮沉為線索,向大家展示這20多年里,中文互聯網是如何進化成如今的模樣的。
01
故事要從美國講起。
1994年,斯坦福華裔學生楊致遠制作了一個分類搜索網站,創立了雅虎。
如今中文互聯網中,恐怕有一半的公司,要管雅虎叫祖師爺。雅虎的分類搜索,成為了當時最重要的互聯網入口,很快,雅虎又開發了門戶網站。
分類搜索和門戶,解決的都是同一個問題:上網做什么?
如今,我們幾乎把一半的生活都放在了網上,上網這件事就跟吃飯喝水一樣平常。
聊天、看新聞、點外賣、打車等等細分需求都可以通過一個個App來完成。即使你無所事事,也可以看看B站,刷刷微博。
甚至如果給你斷一兩天網,日常生活都會出問題。
但二十多年前的普通網民要思考的是,辛辛苦苦連上了網,做點啥呢?
雅虎解決的,就是上網干什么的問題。
雅虎的分類搜索并不像百度一樣,輸入關鍵字就能給你結果。它更像一本黃頁,直接把你上網能做的事情收錄起來,讓你自行檢索。
想聊天就給你指個論壇,想看新聞就給你指個新聞網站,就是這么原始。
門戶則更進一步。我們理解的門戶,往往是新聞網站,但其實門戶更像是分類搜索的完全體形態,不僅告訴你去哪里可以找到你要的東西,而且還可以一站式解決部分需求,例如看新聞的需求。
這也是為什么早期的門戶,在新聞資訊之外,也會做郵箱、社區、視頻等一系列業務,「大而全」本身就是分類搜索留給門戶的基因。
雅虎的出現,在90年代的美國是革命式的。
同一時代的開發瀏覽器的網景公司、提供互聯網接入服務的美國在線等,都還在解決「怎么上網」的問題,雅虎是第一個專注「上網干什么」的互聯網企業。
除此之外,雅虎開創了和IT行業賣軟件的模式完全不同的盈利模式:內容免費、廣告收費。
為后來整個互聯網行業都定下了基調。
創立僅僅2年后,雅虎就在華爾街上了市。
02
90年代初,美國互聯網起步的震動,在遙遠的中國激起了創業的巨浪。楊致遠的成功,帶動了一批國內的模仿者。
其中楊致遠的天字第一號粉絲,是張朝陽,AKA中國互聯網江湖第一個大佬。
楊致遠在美國風頭正勁時,張朝陽正好在麻省理工學院讀博士,接觸到了互聯網。用里爾克的詩句來形容,張朝陽看見了風暴,而激動如大海,他決定把這套東西帶回國內。
1998年,張朝陽先是推出了中文互聯網上第一個分類索引網站搜狐,又推出了綜合性門戶網站,模式完全是照抄雅虎,連改都不帶改的。
搜狐成為了中國訪問人次最高的中文站點。當年,「出門看地圖,上網找搜狐」是網民最津津樂道的順口溜。
而丁磊則是模仿郵箱服務商Hotmail,創立了網易。后來也學習雅虎好榜樣,轉型互聯網進軍門戶網站。
同年,王志東的四通利方合并了北美最大的中文網站華淵資訊,門戶網站新浪誕生。
1998年,中國最早的互聯網「三劍客」同時登場了。
1998年到1999年,是中文互聯網第一個創業大潮。
1998年,馬化騰受以色列明星產品、即時聊天工具ICQ啟發,開發了OICQ,也就是后來的QQ。
小馬哥的死對頭周鴻祎,也在這一年創立了3721,臭名昭著的中國第一流氓軟件,為后來360的安全軟件事業打下了市場基礎。
劉強東在北京創立了京東,第一個業務是賣碟。
而書商李國慶和俞渝仿照亞馬遜,創立了當當網,為中國吃瓜事業作出了巨大貢獻。
1999年,馬云在杭州一個叫湖畔花園的小區里,創立了阿里巴巴。
也就在這一年,硅谷小有名氣的搜索專家李彥宏,放棄了高薪回到國內創立了百度。
同年創業的,還有盛大陳天橋和「攜程四君子」。
借著美國互聯網的東風,第一批中國互聯網創業者在新世紀到來前踏上了征途。
只不過和門戶網站三劍客比起來,這些大佬當年還未成氣候。
明明是同時出道,門戶網站為什么可以出道即巔峰?
前面我們提到「上網干什么」問題得到了解決,而那些用來解決這個問題的產品,被我們稱為「入口型產品」,也就是用戶的「上網第一站」,包括門戶、搜索引擎、導航網站等等。
門戶之所以強大,是因為掌握了入口,就掌握了流量,就有了清晰的商業化路徑。
畢竟連劫道的土匪都知道:此路是我開,此樹是我栽,要想從此過,留下買路財。服務型產品想從我這里拿到流量,就要給我交錢,我才放用戶去你家。
門戶網站是最早解鎖財富密碼的互聯網公司。
2003年,丁磊成為第一個互聯網起家的中國首富,并且留下了一句話:如果以房地產作比擬,那么網絡門戶是互聯網絡中最昂貴的地段。
創立2年后,也就是2000年,三家門戶先后在納斯達克上了市。
1999年,張朝陽登上了胡潤富豪榜;
03
但進入21世紀,三劍客們先后挨了三記悶棍。
就在三大門戶高歌猛進之時,誰也沒想到,納斯達克指數在2000年4月毫無預兆地崩盤了。史稱「互聯網泡沫破滅」。
這場股災,起于互聯網行業過熱的投資熱情和市盈率,肇始于美聯儲的加息調控,爆發于《巴倫周刊》一期名為《Burning Fast》的調查文章,文章揭露了互聯網公司糟糕的現金流,預言了它們即將從神壇跌落。
納斯達克指數半年時間指數跌去四成,8.5萬億美元市值蒸發,52%的公司在這次危機中破產。
而門戶三劍客也沒能逃脫這一劫。
搜狐跌到60美分,當時長期市值低于其持有的現金,也就是說如果你當時買下搜狐,直接解散公司,你都能賺到錢。
網易一度只有53美分,因為虛報財務報表被納斯達克停牌,不少高層人員紛紛離職。
新浪是最慘的,股價跌到1.06美元,創始人王志東成了背鍋俠,被董事會踢出了局。
這場危機,持續到2003年,三劍客才走出了泡沫破裂的后遺癥。
第二記悶棍來自騰訊。
就在門戶網站們走出困境,準備借助雅典奧運會打一場新聞翻身仗之時,騰訊來趟門戶的渾水了。
2003年,騰訊推出了自己的門戶——騰訊網。
騰訊網上線之初平平無奇,幾乎就是另外三大門戶的低配版,也沒有多少流量。
臨近04年奧運會,騰訊內部有了一個天才的想法:為什么不在QQ客戶端做一個金牌動態的頁面,讓用戶每次登錄就能看到最新戰報,直接點擊跳轉騰訊網看奧運新聞呢?
這就是騰訊網迷你首頁的由來。
因為這個小小的功能,到奧運會結束后,騰訊網的流量已經沖到了全國第四。迷你首頁也沉淀為QQ的固定功能,一億QQ用戶直接被導流到門戶,成了門戶的受眾。
迷你首頁,可能是騰訊創業史中最被低估的產品之一。
前面我們提到入口型產品時,舉了門戶的例子,但騰訊反其道而行之,讓QQ成為了門戶的入口,依托龐大的流量池,直接將騰訊網這個新生兒迅速催熟。
這幾乎成為了后來騰訊建立帝國的指導思想。
借由QQ的流量,騰訊在00年代后期幾乎開(抄)發(襲)了一切能開發的產品形態:游戲、電商、搜索、郵箱、門戶……確立了「導流藝術家」的地位。
通過迷你首頁的成功,騰訊身體力行告訴全行業,誰說只有門戶才能當入口,只要有流量,任何產品都能是入口!
三位老大哥此時有苦說不出啊,誰能想到,當年求著他們買下的QQ,如今成了最可怕的對手。
順便挖個坑,其實很多互聯網大佬,早年都有被拒絕,被否定的故事。我想找個機會,專門做一期互聯網拒絕史。
話說回來,最后一悶棍,也是最重要的一悶棍,來自百度。
互聯網發展到00年代中期,幾乎可以用「浩瀚無垠」來形容了。
相比之下,分類搜索和它衍生出來的門戶就太小了,小得像個局域網,哪怕你用精良的新聞,豐富的產品把用戶服務得妥妥帖帖,用戶的心也是關不住的。
此時,百度、谷歌為代表的的搜索引擎進入了市場。
搜索引擎解決了海量信息如何呈現給用戶的問題,也解決了搜集信息效率的問題。正是搜索技術的飛速發展,門戶開始逐漸式微。
說個八卦,2004年,新浪和百度一起入駐了中關村的理想國際大廈,彼時新浪如日中天,百度只是一個幾百人的中型公司。新浪把logo掛在了大樓的頂端,成為海淀區地標之一,這讓李彥宏非常不爽。
05年,世界就變了,百度納斯達克上市當晚股價漲幅350.85%,那天晚上理想國際12層的百度辦公室誕生了8個億萬富翁,50個千萬富翁,和200多個百萬富翁。
而樓上19層的新浪員工只能酸溜溜的開玩笑:世上最遠的距離,不是生與死,而是百度在樓下歡慶上市,你在樓上報道百度上市。
04
當然,老三劍客也沒有傻傻地坐以待斃。
尤其是財大氣粗的搜狐和新聞專業度最高的新浪兩家,打的最兇。
2003年,搜狐一口氣收購了游戲門戶網站17173.com和房地產網站「焦點網」,用來補足相對新浪弱勢的內容,同一年簽約了姚明。
接下來又拿下了06年世界杯視頻版權,成為了NBA中國官方合作伙伴和08年奧運會官方合作伙伴,運作了攀登珠峰直播等一系列市場營銷活動。
張朝陽甚至親自上陣,半裸登上《時尚健康》雜志,在天安門滑輪拍照片,發明自己的舞步,為網站造勢。
而另一邊,新浪則是祭出了優質內容的大旗。
新浪總編輯陳彤寫過一本《新浪之道》,總結了新浪網的打法:快速、準確、海量。當年新浪的新聞質量和數量,在行業內都無出其右。
就連各大門戶紛紛采用的24小時滾動新聞,也是新浪的首創。在挖人方面,新浪從不手軟,引來眾多傳統媒體的記者紛紛跳槽。
2005年,新浪博客上線,依靠名人策略,新浪博客迅速崛起?!疙n寒白燁之爭」、「故宮星巴克之爭」等事件更是讓新浪博客迅速成為新浪各個頻道中的頂流,補充了門戶的內容厚度。
多年來,新浪都是當之無愧的第一門戶。
為了和新浪別苗頭,搜狐等各家紛紛推出博客搬家工具,和新浪爭搶用戶。搜狐還專門把自己的年度十大新聞評選盛會放在新浪的十大新聞評選的第二天,用來壓新浪的聲勢。
最讓搜狐不爽的事情,發生在2008年。
搜狐拿下北京奧運會贊助權,那年北京的公共交通上全是「看奧運,上搜狐」的廣告,出盡了風頭。但奧運期間,憑借著扎實的內容運營經驗和體育領域的深耕,新浪硬是成為了奧運期間流量最大的門戶。
搜狐花了大錢,實惠全被新浪占了。
那網易呢?
也許是丁磊早早地看到了門戶終將衰落的結局,或者只是因為他性格太佛系不愿加入門戶間的競爭,他第一個開始尋找門戶之外的核心業務。
丁磊是個賺錢嗅覺特別敏銳的人。互聯網泡沫破滅后,他率先進入了短信業務,賺得盆滿缽滿后,在短信業務爆雷前夕,果斷砍掉了這塊業務,轉型游戲。
靠著《大話西游2》和《夢幻西游》的爆火,網易抓到了游戲這條現金牛。
在充足的現金流保證下,網易幾乎可以避開各條賽道的正面競爭,一心一意打磨產品。
網易門戶雖然在四大門戶里,常年坐四望三,但也打磨出了「網易評論多淫才」、「黃易」為代表的跟帖文化。
可以說四大門戶里只有網易把自己做成了一個社區。